给想要进步的你
时间: 2016-09-29 13:27:40来源: 新王牌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掉队,其中很多是因为外界的各种诱惑导致听课不认真,知识不复习,方法不总结。
作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消除这种落后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这是素质教育的必须要求,更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对于掉队的学生,主要有一下几点方法:
方法一:思维训练。
现今重点高中选拔优秀的学生主要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条件的思维,发展的思维,变化的思维等,在物理这门学科当中尤其突出。
条件的思维:在九年级的知识点中,压强、浮力与电学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更是绝大部分学生最害怕的。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点里,公式就三个,却最能体现条件的思维。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向我抱怨过,说:“公式正过来反过去就那几个,为什么做题时就是不对,压强有两个公式P=F/S,P=ρgh。为什么我用P=ρgh时,正确答案用P=F/S;下次类似的题目我用P=F/S时,答案却用P=ρgh。”当我问他这两个公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的时候,他却吱吱呜呜说不清楚。
其实P=F/S是固体压强的定义式,如果想在固体压强中使用P=ρgh,就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即:水平、均匀、柱体、底面积=受力面积,反之亦然。如果分不清,做题错误率就很高。
发展的思维:在初中物理里,正如我前面所说,物理公式非常简单,也非常的少,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往往比较复杂,这也让不少同学望而却步,这一块主要体现的是发展的思维。
如果同学们去找一些压轴题,再看看老师的解答过程,其实不难发现,最初都是寻找两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如压强P1=P2,然后选择公式F1/S1=F2/S2向下发展,再根据题目里要求求出的变量在这个简单的方程中添加“+”或“-”,压力F增加了,就在分子中“+”一个ΔF,少了就“-”;受力面积少了就在分母“-”ΔS,将简单的方程变复杂,最后带入数据求出答案。万变不离其中,即:将简单的式子由题意发展为复杂的式子。
特例的思维: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当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一种较为高效的解题方法时,教研员为了从中选出“人才”,有时会将这种方法作为一个陷阱来迷惑误导学生。但这类题目中往往有一些不容易察觉的“提示”,这时就要求同学们对特殊条件特殊应用。
第二种是在一些非常规题中,当普通方法无法解题时,通常需要假设一个特殊情况来控制变量分析大小关系,这时解题速度会大幅提高同时保证正确率。这类似于数学中的“带数字”但又有所差异。
想要进入自己心仪的高中,就必须努力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用一道题目的思想代替题海的苦练。最后说一点,想要将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就必须每晚挤出5分钟复习错题,总结思路。每天微不足道的五分钟,在一个学年的积累下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上一篇】如春一般的教育
【下一篇】怎样看待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