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未来

时间: 2015-12-18 13:49:57来源: 新王牌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老师讲课要听,同学回答问题要听,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时要听,同学说的对的听,说的错得也要听。学生会听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会要用“心”听、用“脑”去听。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用“心”听、用“脑”去听,思想才不会开小差。听出老师教学的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听出要注意易错之处;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听明白同学的回答。

2、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 

在听的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如果学生只能停留在听的表面,而不能深入思考,学生知识的掌握只能是浅层次的。如果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老师每句话的深层含义,做到举一反三。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某个知识点就要想到与之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这才是会听更高的一个层次。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如,对于同一问题,若改变结论,条件如何,或改变条件,结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合理分析与评价,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质疑水平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细算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按排一些验算和检查计算过程中有错误的和用估算方法验算的练习,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置练习形式,许多学生常把这些运算的失误,简单地归结为粗心、马虎,甚至有的学生误以为随着计算机和计算器技术的发展普及,运算能力用不着提高,其实不然,运算的准确性不单只是纯粹的计算,它涉及面广,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它需要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对公式的准确记忆,对性质的准确掌握,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配合,才能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因此,教学时,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必须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算律等,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及各种应用,常出些与它们有关的正误辨析,正用、逆用的系列练习,使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保证运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